扬州市职业大学工程研究中心是扬州市职业大学直属单位,建设工程研究中心的宗旨是以促进我校科技创新为目标,加强工程化、集成化研发平台建设,整合校内资源,开展工程技术研究、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开发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持续提供或推广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带动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升和科技进步,增强地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自2012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构建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积极探索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综合利用学校资源,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
一、科技管理工作
工程研究中心根据市场需要,本着引导、联合、开放的原则,结合合作单位实际情况,成立专门项目管理科,探索科技项目管理制度、人才激励机制及资金管理制度,发挥了孵化、集成、扩散的作用,努力打造自主创新的技术平台和人才驿站。在管理运行中,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发挥现有的优势,加大对外合作力度,为校内外科技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力求通过广泛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增强自身活力。在科研项目实施、校企合作、办公用品、实验实习耗材的采购及实验室建设等活动中能够以学校的利益为重,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经学校领导批准后,按合同实施。
通过柔性管理,新拓展产学研合作单位近10家,与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共建研发平台,圆满完成学校了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科技队伍建设工作
根据研发团队特点与形成创新成果的总体要求,整合校内、外专家资源,组建产学研合作团队。工程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团结一心,扎实拼搏,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一人聘为三级教授,一人聘为四级教授,一人在读博士后。中心主任现担任农业部长江流域创新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生态旅游学会学术委员,江苏高校科协理事,扬州农村改革发展专家顾问组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本年度参加澳大利亚麦类作物国际学术交流会,与国外专家就当前学术前沿研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成功邀请澳大利亚顶尖麦类科学家与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合作。张占军老师当选全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指委委员,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中心张占军老师顺利通过了“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期考核,李海凤老师圆满完成了扬州绿扬金凤计划的人才计划的考核验收。
三、科学研究工作
主攻方向在省内和行业上有了一定影响和地位。在基于地理信息和作物生长模型进行的研发应用研究成果显著,受到中科院朱玉贤院士、中国工程院张洪程院士及国土资源部曹卫星副部长课题组的多次表扬,并在一些重要会议上作汇报交流。中国教育报报导了相关研究,主持的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得到省主管部门、行业专家的高度评价,主持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在省级媒体上报导10多次,成果入省农委内参,网易新闻作专题报导,在线观众达4万多人,扬州日报等媒体也多次报导。一年来,工程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潜心科研,厚积薄发。据不完全统计,作为项目实施主持或首席专家新立项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2项,实施2015年中央财政“农业+互联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专项1项,2017年省级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项目1项,2017年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1项,2017年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1项,项目经费超900万元。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参加实施2017年高邮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项目经费920万元,主持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 项,主持完成了扬州市农业重大攻关项目1项,全国生物技术行指委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ISO9001标准的高职院校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正在实施中。作为主要参加人实施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 项,第二主持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新型饲料添加剂β-1-3葡聚糖高表达重组ZJS-1菌株的构建及发酵制备》,作为子课题项目负责人参与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项目1项,主持扬州市社会发展项目1项,与扬州大学合作完成了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完成扬大博后课题《小麦-长穗偃麦草小片段易位系的选育》工作,指导学生完成了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古运河扬州段生活污水变化特性分析及规律研究” ,同时参与学校二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的工作。
2017年工程研究中心发表权威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5篇, 申请专利 “基于超滤方法快速分离薤白活性多糖的提取方法” 获得授权, 论文“薤白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获2014-2016年度扬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二等奖 , 论文“生化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第四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三等奖。
四、科技推广服务工作
工程研究中心结合项目实施,面向苏中地区承担了大量的培训任务,培训指导科技示范户、新型农民、农技人员达6000人次。作为扬州农村改革发展专家顾问组成员,积极参加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高邮湖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承担了扬州高效农业发展的规划、咨询任务等,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赞扬,同时通过承担多项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项目,积极支持扬州及周边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超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的《稻麦精确管理技术的集成与推广》项目荣获江苏农业推广一等奖。